近日文化热点事件#于丹:长久共重阳 品菊赏秋光#引发全网的高度关注。
导语
重阳又至,秋风再起。重阳被称为清秋节,是我们进入秋季以后的第一寒信,所以又被称为“重阳信”,它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标志着整个秋季徐徐展开。
重九来信,秋日伊始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重阳”名称的由来是《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大家也知道,中国人凡事分阴阳,天阳地阴,昼阳夜阴。数字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将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
九月初九,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中便有:“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
民间谚语说:“夏至有风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也就是说,如果重阳这一整天都是晴晴朗朗的,那么当年的冬天雨雪应该都比较稀少。
重阳登高,古人也称为登高辞青。因为夏天蓊蓊郁郁一片青葱的季节就快要过去了。这个时候天气凉了,草木凋零。所以三月三是踏春迎青,九月九是登高,在秋色的包围之中辞青。
我们常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日日春暖花开倒也不必,秋高气爽、秋雨萧瑟也都是一番美景,九月九正是观秋景的好时节。
白衣送酒,醉煞秋光
在魏晋时,重阳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陶渊明归隐后闲居家中,逢九月九日重阳节,宅边的菊花正开,然因家贫无酒,遂在菊花丛中坐了很久。
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
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客人不仅来了,往往还带来了好酒。正在惆怅感伤之际,忽见一人白衣而至,原是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的官府小吏。陶渊明大喜过望,也不推辞,开怀畅饮,饮则醉,醉则归。人共菊花醉重阳。这正是让人欢喜的“白衣送酒”的典故。也说明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在古代,文人借花聚会、饮酒、食蟹、赏菊、佩茱萸、赋诗词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菊花,是这场盛会金黄色的标记。
菊花是应时的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有此花开得茂盛,因此菊被视为“候时之草”,独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里也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成为生命力和品性的象征,据说宋代人叫菊花为“延寿客”、不老草,而称茱萸为“辟邪翁”。
到了唐代,重阳作为民间的节日被确定下来,宫廷、民间皆庆祝重阳节,登高赏菊品酒等习俗也一代代沿袭,李白便有诗云:“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乐游原在长安的东南方,是长安都城附近海拔最高的地方。这里是一片难得的郊区高原地带,还有河水流淌。许多本地的居民,九月九日和三月三,就集体在这里登高玩水,亲近自然。
但见黄花,秋思迭起
有人一见黄花引发的不是欢欣,而是忧伤。比如在秋风中思归的杜甫。当时他正卧病客居夔州,在九月九日登高的日子,他作了《九日五首》,而著名的《登高》实是其中的第六首。
杜甫在《九日五首·其一》中写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这已是杜甫的晚年,已经快要到“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时候了,他的登台是很勉强的。但重阳节是登高饮酒赏菊的节日,他仍然抱病强起去登台,只想一边独酌美酒,一边欣赏九秋佳色。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这里的“竹叶”指的是好酒竹叶青。既然在重阳节不能喝酒,那么菊花从此也没有必要开放了。
此时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吐蕃入寇,兵乱此起彼伏。“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日落时传来黑猿的啼哭声,久久不住,南来的白雁带来长安的霜讯。飘零各地的亲人现在都在哪里呢?只有战争频繁不断,岁月不停向前,催人走向死亡。登高赏菊给杜甫带来的是暮年的哀伤。
而在李清照这里是少妇思归人的淡淡忧伤,一年深秋重阳,李清照写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面做官的丈夫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日子走到九九重阳,薄薄的秋雾已经弥漫,浓云压下来,整个白天不明朗。不明朗的只是天气吗?还有她那颗含愁的心。
秋风袭人,闺房中百无聊赖地看着香烟袅袅而起,“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个“又”字,是惊觉时光匆匆,还是想起了去年的重阳?词意宛转,只是说天凉了,无论是枕上还是床边的帷帐,都透着一番寒意。那份轻寒,从肌肤一丝一缕透进心里。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个季节把酒独酌或者对饮,袖间漾起菊花的清香。只是形销骨立的美人啊,比秋风里的憔悴黄菊,还要瘦去几分。
这首词寄到丈夫手里,赵明诚赞叹不已,三分心酸,三分激赏,还有三四分自愧不如。他心有不甘,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地按照李清照的韵脚填了五十首词,把李清照这首词也裹在其中,一并交给自己懂诗词的好朋友陆德夫品评。
陆德夫把玩良久,思量再三,最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追问哪三句,陆德夫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当年见到黄花时的“销魂”,写尽了思念的百折千回。
重阳风俗经久流传,在发展中,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添加了敬老等内涵,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又与长久、久远谐音,含有长寿尊贵的隐喻在其中。1989年,国家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饮宴祭祖逐渐和中国传统孝道伦理相融合,敬老爱老成为当今重阳节的重要主题之一,若是登高不便,不如与家中老人一同赏菊品蟹,共度秋日,弥补一些因忙碌而忽略的时光。
以上就是#于丹:长久共重阳 品菊赏秋光#的全部内容分享,想要了解更多文化新闻欢迎关注本站。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group/7292966683671904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