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娱乐热点事件#李佳琦“教训”消费者何以引发群嘲#引发全网的高度关注。
□陈之琪 (中国人民大学)
“不要睁着眼睛乱说,国货很难的”“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9月10日,有消费者在李佳琦直播间评论眉笔价格贵,却被“回怼”工作不努力、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番言论迅速引发网络热议。虽然李佳琦后续在社交平台为此事发长文道歉,但不少网友对此并不买账,犀利表示“你挣着普通人的钱,到头来嘲讽普通人贫穷”“打多少字也挡不住你直播时内心真正的傲慢”。(9月11日 中新经纬)
主播直播带货却“教训”消费者,引发网络广泛不满乃至群嘲,现象背后的本质值得深思。从目前舆论争议点来看,网友的普遍情绪并不能简单定义为“打工人的破防”,而更应被视作带货主播与消费者之间认知层面的一次摩擦碰撞,折射出当下广大互联网消费群体的某种态度观念。
需要看到,许多网络达人从“草根”走向“头部”靠的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们之所以能为广大网友所信任追捧,恰恰是因为这些达人能在镜头前与观众细说家常、贴近普通人生活,给人以真实感、亲近感。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当人们进入直播间、选购商品时,挑选的不仅仅是个人所需,而是同时选择着某种自己偏好或认可的价值观与生活理念。也正因如此,平台主播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展现自身特质、与粉丝交流互动才显得尤其重要,这更是其流量“长红”的基石。而从商业角度出发,不同于以往单向度的广告宣传,如今的网络带货推广往往还会渲染一层主播个人气质的“光环”,直播间消费与粉丝效应也通常具有某种“情怀色彩”,尤其需要重视树立口碑与真诚。在这个意义上讲,直播间中几句不当言语本身的“杀伤力”或许并不大,然其若是从向来标榜自己“处处为消费者考虑”的主播口中说出,那么无论是有意还是无心,都难免让消费者感到陌生、心寒。
其实不只带货主播,从现实情况来看,还有部分打假博主、测评博主同样暴露出类似的争议问题,一次次消磨着粉丝群体的信任与支持。所谓“打假”其实是剧本编排、“第三方测评”其实是商家“暗广”……类似“露马脚”的现象近来时有发生,“碎”的其实不仅是“网络人设”,还有博主的真实形象与个人信誉。一系列事实表明,网红主播凭“人设”“定位”追求商业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任由真诚逐渐退化为“话术”“剧本”、彻底为流量利益所取代,那么长久积累的忠诚与信任同样会“一朝烟消云散”,“流量密码”也无法逃脱“流量反噬”的结局。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对于商家、博主还是消费者来说,互联网平台不仅能够带来流畅便捷的消费体验,同时还意味着一种“人人皆可见证”的承诺与保障。只有在虚拟空间积极建立真诚与信任的良性循环,彼此间的互动才能是可信赖的、可持续的,各方期待的效益、口碑与体验才可能迎来丰收。
一场“言论风波”其实也为更多博主及商家提了个醒,与其事后懊悔自责、着意精进话术,不如冷静正视初心与定位、谨慎斟酌利益与情怀。切莫将一个个消费者视作流量数字,还是以真诚之心待人接物为好。
以上就是#李佳琦“教训”消费者何以引发群嘲#的全部内容分享,想要了解更多娱乐新闻欢迎关注本站。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group/727814308881468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