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农热点事件#新疆“海鲜陆养”高效利用盐碱水#引发全网的高度关注。
当你还在纠结海鲜能不能吃的时候
内陆“海鲜”上市了
近日
在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新疆
迎来了“海鲜”大丰收
新疆没有“海”
究竟如何养“海鲜”?
这还要从盐碱地说起
「 新疆巧用盐碱水资源“造海”」
盐碱地
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的土地
因盐碱地的土壤积盐较重
除了有极少数的耐盐植物生长外
盐碱地基本“寸草不生”
更是无法耕种
许多人都因此认为盐碱地
是“无用之地”
未开发的低洼盐碱地 图片源自科普中国
如何在盐碱地上做文章?
新疆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新疆地形地貌复杂
总体呈现“三山夹两盆”格局
容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新疆约三分之一的耕地
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
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十分接近
盐碱地广阔
也就意味着盐碱水资源丰富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和6.9亿亩低洼盐碱水域
仅是新疆辖区年均可使用
地表盐碱水约1亿立方米
地下盐碱水储量约1.3万亿立方米
宜渔盐碱水资源丰富
如何利用好现有盐碱水资源优势?
新疆采取“海鲜陆养”模式
为解决我国盐碱地的治理难题
高效利用盐碱水资源
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
新疆盐碱地上的鱼池 图片源自央视新闻
在新疆红旗农场
建成了新疆第一个盐碱地海鲜养殖基地
此处地势低洼
在盐碱地开挖鱼塘后
周边地下盐碱水能迅速汇集
并形成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水面
养殖专家先测量出盐碱地养殖池的咸度和碱度
再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
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
就能模拟出海水生态环境
“人造海水”产生了
海产品就能够在此生长
这种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模式
既能让土壤盐分淋溶到鱼塘中
降低盐碱土中的pH值和盐度
抬高的土壤也可以
防止地下水水位抬升和土壤返盐
以改良土壤物理性状
「 盐碱地有效治理的关键在水」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
水既是土壤积盐的因素
又是土壤脱盐的载体
盐碱地有效治理的关键在水
要协调好水和盐的关系
对于水资源短缺的新疆更是如此
过去,新疆常以“大灌大排”
稀释土壤中盐碱的方式去盐压碱
现如今
“海鲜陆养”模式
让新疆盐碱地重新利用有了新方向
插秧机在改良过的盐碱地里开展“海水稻”插秧作业
除此之外
新疆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
盐碱地治理方案
先后采用竖井排水、明渠排碱、暗管排碱
三种盐碱地治理模式进行综合治理
充分发挥渠系排水的作用
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控盐技术
实现集约高效利用水资源
我国盐碱地综合利用
已开始从“治理”转向“适应”
昔日的盐碱荒滩
正在逐渐变成令人欣喜的模样
中国水事综合新华网、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 | 王子月 邓婉颖
以上就是#新疆“海鲜陆养”高效利用盐碱水#的全部内容分享,想要了解更多三农新闻欢迎关注本站。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group/7279037585245078050/